做好三件事,你的孩子20年后仍有竞争力
发布时间:2019/1/20 15:34:25 浏览量:
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20年是将一个婴儿培养成社会人的时期,20年后也是对家庭教育成果进行考核、验收的节点。为了孩子的20年后,要做对3件事,让孩子面对世界的万千变化仍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。哪3件事如此重要,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01
保持好奇心和浓厚兴趣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。在学习过程中,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,主动克服各种困难,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。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,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,则学习效果往往甚微。
科学界常说“孩子和青少年是天然的科学家”。科学精神就是带着浓厚兴趣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。这种精神孩子天生就有,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被父母扼杀——“别乱问”“别乱动”等,很可能是儿童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“杀手”。
如果总是不等孩子好奇和探索,就早早将各种知识强行“灌输”给他们,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滋养,兴趣很容易被磨灭。等孩子长大后,可能最讨厌的就是学习,也讨厌接触新的东西,真的变成了“厌”。这样的孩子在未知和变化的世界中也可能会最早被淘汰。
推进早期家庭教育,是希望父母早点意识到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,而不是让孩子早早会数数、多认字。
和一切所学的知识比起来,只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,才能和20年后的未来衔接起来,才是保证孩子在巨变中仍有不断的探索精神,依然具备竞争力的核心素养。
02
培养延迟满足能力
我们当然希望在面对重要的任务时,孩子能采取延迟满足的姿态,能暂时放下享受或即刻满足,而雄心勃勃地投入到任务中去,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,尽可能地通过延迟满足而最终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。
如何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?终极答案就是在和孩子的互动关系中,让孩子“感到安全”。
1.尽可能去了解孩子的感受,尽可能接纳孩子的全部体验(注意,接纳孩子的体验,并非是不加区别地接受孩子所有的行为),并对孩子进行共情。比如拒绝给零食,但是对孩子被拒绝后的失望或者生气进行共情;再比如坚持让孩子进行延迟满足,但是对其在延迟满足时感受到的痛苦进行共情。养育者这样做,而体现出来的对孩子各种感受和体验的开放性和包纳性,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能被感受,这将给孩子巨大的、实实在在的安全感,进而促进整合。
2.对孩子设定一些重要且必要的规则,但允许孩子抗议,孩子抗议的时候,参照以上进行接纳和共情。与我们表面所看到不同的是,孩子内在欢迎规则,规则才能给他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,就像法律和秩序让我们感到安全一样,虽然看起来法律和秩序是用于约束我们的。但是,孩子要习得规则,有一个破旧立新的适应过程,在破除以前不良习惯而新规则还未真正建立的时候,就是孩子感到极不安全的时候,所以孩子往往会抗拒、会哭闹。这不是他在反对规则本身,而是他在破旧立新的时候,感到不安全的表现,以及反对父母以错误的方式让他遵守规则的表现,而非反对这个规则本身。因此,要允许他抗议。
3.养育者要主动充当孩子“脚手架”,来支持孩子正在形成的沟通能力。比如,对于还不会说话或流畅表达的孩子,养育者用语言代其表达;等孩子大一些后,鼓励孩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。表达的意义在于:通过语言,将心智外显,外显的过程即是觉察的过程。而【觉察即能改善】----这很奇妙,也很有用,往往说出来了,就好受一些,好受一些,当然就感到更安全。
4.当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,产生矛盾时,养育者应该主动去修复。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心生希望:通过和他人互动,自己情绪上失去的平衡有可能得以恢复。
这个世界虽然变化很快,但给每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,如何权衡和判断,如何取舍,如何正确地预见未来,对每个人来讲才是更大、更新的挑战,也是未来时代要拼的竞争力。所以,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,不要将孩子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去管控和学会忍耐,而是要让孩子逐渐发展出掌控自我的能力,依靠自己不断提升的判断力去实现自控。
03
增强心理弹性
心理弹性:主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。该状态是一种动态形式,有其伸缩空间,它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,并在变化中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和适应。
心理健康其实不是内心无限度地强大,而是让内心富有弹性。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转向另一个方向和策略,想办法解决问题,而不是硬碰硬或者一下子崩盘。
一个人在现实条件允许下、有意识地调节心理感受的能力越强,即使在巨大的现实压力和危险下,也能防御住恶劣的情绪体验,并保持基本的理性,说明他的心理弹性就越好。而越是受制于过去经验的影响,僵化地使用某些早年的防御机制、失去了现实检验和联结的人,越是心理弹性不足的人。
提高心理弹性,主要措施是减少危险性因素和增加保护性因素。家庭提供和谐的环境,对子女抱有正面的、恰当的期望,民主的教育方式使危险性因素降低。学校里教师的关爱,同学间的友情,多样的课外活动,有助缓解各种压力,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力。社会的有利支持和大力宣传也会促进心理弹性的增强。